建村历史

犁辕坝村

梨园坝(犁辕坝)村历史文化悠久,据《扶风郡》马氏族籍碑记载:梨园坝“始祖马青钱(罗氏),系湖广德安府麻城县人氏,特授四川顺庆府知府,后落业于保宁府通江县龙舌坝”。
马氏先祖系外省游宦入川,辗转落居于此,聚族而居。自马氏入川始祖马青钱四世孙马泗龙落业此地,已历600余年。

为何叫梨园坝(犁辕坝),有三种传说,一说从前因当地村民大多姓梨而得名,至今还保留一些梨姓坟墓;二说因梨园河流经此地转过三道湾,地形极象农民耕田犁地使用的犁辕,故取谐音而得名,再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势较低,河沙堆积逐渐而成为坝子;第三种传说,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在民间广为流传,朴朔迷离,极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地出了一批很有名的戏子,自编曲目,自搭舞台,自建戏楼(遗址在今村委会),器琴书画,能歌善舞,观看的人很多,来自四面八方。戏剧界的“梨园派”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因梨园起教而得名。

历史人物

马援

梨园坝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古有马氏家族马援,曾任陇西太守、太中大夫、伏波将 军。

马融

马融,儒术教授,博通经籍,官至太傅。著书立说。

马璘

马璘,唐朝大将,虔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

马植

马植,御史中丞,许州刺史,检校刑部尚书。

历史事件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成立于1932年12月,地点就在泥溪场犁辕坝。到次年3月,迁泥溪场竹子坎。5月,迁往他地。1934年1月,第五次迁移到王坪。红四方面军重要女干部之一的张琴秋,是总医院院长,多次来过犁辕坝,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是老人们的鲜明记忆。数十年过去,一面白粉墙上留下的红军标语“一切为了伤病员”,无声传达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作战的英勇。

版权声明 相关链接 网站访问量:1232480

电话:13350630999

四川智慧全景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1289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