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辕坝村
梨园坝(犁辕坝)村历史文化悠久,据《扶风郡》马氏族籍碑记载:梨园坝“始祖马青钱(罗氏),系湖广德安府麻城县人氏,特授四川顺庆府知府,后落业于保宁府通江县龙舌坝”。
马氏先祖系外省游宦入川,辗转落居于此,聚族而居。自马氏入川始祖马青钱四世孙马泗龙落业此地,已历600余年。
为何叫梨园坝(犁辕坝),有三种传说,一说从前因当地村民大多姓梨而得名,至今还保留一些梨姓坟墓;二说因梨园河流经此地转过三道湾,地形极象农民耕田犁地使用的犁辕,故取谐音而得名,再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势较低,河沙堆积逐渐而成为坝子;第三种传说,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在民间广为流传,朴朔迷离,极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地出了一批很有名的戏子,自编曲目,自搭舞台,自建戏楼(遗址在今村委会),器琴书画,能歌善舞,观看的人很多,来自四面八方。戏剧界的“梨园派”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因梨园起教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