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物产

特色物产

梨园坝村美人和,产业兴旺。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叶 300亩,栽植梨树 70 亩、核桃 200 亩。良田282亩、梯田坡土数十百亩。山林成百上千亩。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家庭饲养的本地黑猪、土鸡等,村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苕、洋芋、梨树、核桃、油菜、茶叶等农经作物。经济状况良好,村民安居乐业,人均年收入11700元。

生产工艺

木雕艺术。犁辕坝村数十座老院子,几乎都有精致优美的雕花窗棂,所表现的民俗文化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多为自然生态、福禄寿喜、五福临门、吉祥如意等的主题,颇富历史文化的民俗审美内涵和平民社会的世俗追求与价值取向;其他还有民居檐廊装饰性的木雕如吊瓜、雀替等。
石雕艺术。其石雕艺术主要反映在柱础和墓地等方面。柱础,在传统建筑体系中,柱础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特殊的,其文化寄寓是深刻而重要的。在柱础的外观造型上,设计规制都是上部为圆形、下部为方形,寄寓“天圆地方”的古老而深刻的文化理念。

生产工具

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梨园坝村成立了农耕文化陈列馆,以承载中华农耕文明的最基本符号信息。陈列室搜集有各种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还有本地画家所作的农耕图系列 23 副,以保存和再现乡村传统农耕生活场景,还原农耕生产的真实场景。
风车 传统农耕时代,在使用石碾、石磨等工具将水稻进行脱壳等初加工以后,需要用风车来进行去糠去渣等。
土犁 传统农耕时代用来耕田耕地的重要生产工具,犁前由牛力牵引拉犁,犁后面有掌犁人也叫使牛人,一手握着犁把,一手牵着牛绳,把控牛拉犁的前进方向和运动轨迹。
碾子 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由长约 70 厘米、直径约 60 厘米的圆柱形碾砣子 ( 也称碾砣或碾滚子 ) 和承载它的直径约170 厘米的碾盘构成。
石磨 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 ( 不动盘 ) 和上扇 ( 转动盘 )。

美味美食

凉粉历史悠久,是梨园坝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在古时候被称为”细索凉粉“。大米是制作凉粉的主要原料,按照传统的制作方式需将大米按一定配比与柴灰、草木灰混合后用水浸泡磨数小时,再用清水将米淘洗干净后,用石磨将大米磨成米浆,倒入锅中边煮边搅到一定程度,用勺子装进盆等较大的器具,冷却后,自然凝结成形。
菜豆腐是梨园坝农家常用来招待宾客的传统美食。豆腐块间杂青菜,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之清香意爽,酸香扑鼻,余味无穷。制作菜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
水馍馍是梨园坝人们最喜欢的特色小吃之一,它并非是用水做的馍馍,而是梨园坝民间一 种用新鲜玉米做的乡村地道美味。七月中下旬,梨园坝的玉米成熟 之时就是做水馍馍最佳时节。每到这个季节,小孩子都 特别期待能够吃上水馍馍,所以就算母亲们再忙,也要 满足孩子的愿望。

运输工具

过去骡马运输,梨园坝村地处山地,路窄坡陡,骡马运输是当地负重运输的主要工具,村民修房建屋,托运大件物品都是靠骡马的帮助,从而减轻人们体力劳动强度。
现代车辆运输,大部分人家享受现代交通车辆带来的便利,出行大大改善。梨园坝村于 2002 年开始修建村道公路,至 2014 年共硬化 3.3 公里;社道公路大都建在2004 年,共 11.7 公里。目前为止,村主干道已硬化 5.5 公里,起止于乡政府。同时还有 15 公里的铁路穿越过境,交通较为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逐步完善,梨园坝村村民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私家汽车,村民们出行也日益便捷。目前,全村共有小汽车 24 辆。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村民们开始购买农用车用于耕作,梨园坝村现有农用车 5 台。

村规民约

感党惠,立村规,发家致富重实干。
尚勤俭,善持家,传统美德要发扬。
红事新,白事简,移风易俗记心上。
减人情,重礼仪,树立新风不攀比。
邻里间,和为贵,互帮互助似亲人。
长有慈,少有孝,尊老爱幼讲孝道。
做生意,讲诚信,打造营商好环境。
重安全,保平安,安全责任重如山。
家整洁,环境美,生态宜居游人醉。
村活动,勤参与,乡村治理齐出力。
去打工,报组长,有事方便对你进。
遇难事,莫着慌,基层干部前来帮。
遵法纪,常自律,法律红线不可越。
做公益,新风尚,道德模范齐弘扬。
有大事,不信谣,坚持正义是高招。
保初心,加油干,共创梨园新局面。

版权声明 相关链接 网站访问量:1232480

电话:13350630999

四川智慧全景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1289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