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昭化提阳戏

提阳戏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的傩戏品种,是宗教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形式,长期流传于昭化区射箭乡一带。射箭提阳戏历史悠久,特征独具。
它由人和木偶同台演出,其演出形式十分独特。有三十二天戏和三十二地戏,行当分生、旦、净、丑,只有击乐,没有弦乐,整个唱腔主要吸收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
提阳戏又称“花花愿戏”,主要分布在昭化区及其周边的川北地区,由提线木偶、面具、人同台演出,行当分生、旦、净、丑,伴奏为打击乐而没有弦乐,整个唱腔主要吸收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剧目分天戏和地戏,各有三十二戏,剧目体系完整。其技艺世袭家传,传男不传女。至今昭化区提阳戏艺术团的民间艺人能完整演出,其表演形式独特,传承谱系清晰。

雷棚评书第四代传人——苟银春

雷棚评书第四代传人——苟银春
国家二级演员,四川省曲艺专业艺人,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苟银春。
苟银春,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人,昭化古城昭化评书馆馆长,昭化区六届政协委员。国家二级演员,四川省曲艺专业艺人,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雷棚评书第四代传人。从事文化艺术、评书艺术40余年,近十多年挖掘整理演讲蜀道、三国、昭化古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曾接受过央视、东方卫视、四川、重庆、湖南、西安等电视台专访以及四川日报、南方周末报、旅游网络报、广元日报、广元晚报等专访。被国内外游客誉为“蜀道名嘴”。

版权声明 相关链接 网站访问量:1232480

电话:13350630999

四川智慧全景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12891号-2